首页 新闻 教育 校园 育儿 产业 商业 互联网 财经 科技 旅游 汽车 女性 生活

读王克新老师所著《军垦之魂》—— 重现新疆屯垦史诗的壮丽画卷

2025-11-26 10:09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《军垦之魂》是一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背景的27集电视连续剧剧本,通过对人民解放军进疆、起义部队整编、开垦荒漠以及上海知青融入新疆建设的历史再现,展现了军垦战士和知青们在极端环境下为建设新疆、巩固边疆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与无私奉献。剧本以王先珍、陶飞、费小念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,串联起解放新疆、屯垦戍边以及知青返城的历史变迁,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。

《军垦之魂》以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为开端,聚焦人民解放军进疆后开展的屯垦戍边事业,以及20世纪60年代上海知青支援新疆的历史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剧本细致刻画了军垦战士在荒漠中“住地窝子、喝涝坝水、烧荒造田”的艰苦场景,以及知青们在陌生的土地上从彷徨到扎根的心路历程。这些描写不仅还原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史,也唤起了观众对那个特殊年代的集体记忆。

《军垦之魂》的核心魅力在于其生动的人物塑造。剧本通过王先珍、费小念、曲曼丽等人物,刻画了不同背景、不同性格的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与成长。王先珍作为起义部队转业的军垦战士,象征了第一代兵团人的坚韧与奉献。他从放牛娃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,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使命的紧密结合。他的果敢、责任感以及对家庭的担当,使其成为剧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形象。

费小念则代表了上海知青中的“沉默者”。她从不善言辞到勇敢表白,最终选择扎根新疆,展现了知青群体中那些默默奉献者的内心力量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曲曼丽,则通过追逐个人利益走向堕落,揭示了人性在诱惑面前的脆弱。这种鲜明的人物对比不仅丰富了剧本的叙事层次,也让观众在不同人物的命运中看到时代赋予的多元选择。

此外,剧本通过群像刻画,展现了军垦战士与知青的集体精神。例如,年轻人在莫索湾开荒造田时的你追我赶、劳动模范的牺牲精神,以及知青们在文艺宣传队中的创作热情,都传递出一种昂扬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。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新疆建设史中的“魂”,让人感受到平凡人如何在艰难环境中书写不平凡的历史。

《军垦之魂》的思想内核在于对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探讨。剧本通过军垦战士和知青们的奋斗,歌颂了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。王先珍“为党、为新疆、为娃娃们豁出命去干”的信念,以及费小念“扎根新疆、造福人民”的选择,体现了那个时代理想主义的光辉。这种精神不仅是对兵团精神的礼赞,也为当代观众提供了反思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机会。

然而,剧本并未回避现实的复杂性。知青返城潮中,有人选择留下,有人迫于现实离开,叶小陶与谢春梅的婚姻悲剧正是这种矛盾的缩影。曲曼丽的堕落则进一步揭示了个人私欲与道德底线的冲突。这些情节让作品超越了简单的歌颂,呈现出人性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抉择。

总的来说,《军垦之魂》通过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腻的个人故事相结合,展现了军垦战士与知青们在荒漠中战天斗地的豪情,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迷茫。作品不仅是一部致敬兵团精神的史诗,也是一面映照人性光辉与脆弱的镜子。

对于观众而言,这部剧既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,也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与思考。无论是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还是反思个人在时代中的定位,《军垦之魂》都值得细细品味。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新疆兵团的赞歌,更是一部关于理想、奋斗与人性永恒主题的动人篇章。

本书作者王克新,笔名笑天,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协会会员、新疆石河子第八师作家协会会员。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新疆日报》《新疆人民广播电台》《石河子报》刊上发表过通讯稿件38篇。曾在《新疆文学》发表过中篇小说,曾出版电视连续剧文学稿本《岁月星辰》笫一、第二部,中篇小说《沙海半岛一家人》等作品。


责任编辑:胡编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教育资讯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