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 教育 校园 育儿 产业 商业 互联网 财经 科技 旅游 汽车 女性 生活

中国本土气候行动潜力何在?首份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在京发布

2023-06-26 16:11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2023年6月20日,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(SEE基金会)主办,明善道(北京)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协办的“气候行动中的多元共创——暨《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》发布会”在北京举行。

会上,行业专家、学者、公益组织代表等与会嘉宾,围绕“构建社会组织气候行动基础设施”、“跨议题协作增加社会组织气候行动资源和关注度”等议题进行了研讨,共同探讨如何促进社会组织在中国气候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会上,《中国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正式发布。

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、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 张立教授

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、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张立教授代表主办方SEE基金会致开场辞,他表示,气候变化是一个老问题,又是一个新问题,很多相同议题的资助型的基金会在探讨如何跨领域、跨界地支持中国本土机构应对气候变化问题。他希望此次探讨能够实现两个目标的主题,一是如何促进社会组织开展气候行动的市场建设,二是如何能够联合更多的同行支持跨领域发展的建设。

《报告》指出,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趋严峻,中国气候行动逐渐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,本土社会组织亟待“自下而上”发挥作用。从受访组织气候工作所涉及的议题和手法来看,污染防治、生态保护、社区类等不同定位的社会组织多从现有业务出发切入气候议题,探索现有业务与气候变化应对之间的交集。在各个气候议题中,气候教育与传播、生态系统碳汇是受访组织参与最早的气候议题,而能源转型与节约、工业减排、交通减排为较新近参与的议题。

从能力现状和需求来看,《报告》显示,中国社会组织总体而言在气候议题尚处于起步阶段。受访组织在气候工作中能力薄弱的方面在于成效衡量、相关方合作,以及议题了解;其面临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意识层面的知识储备、技术水平不足,行动层面的缺乏实用的方法、工具、技术,以及组织层面的筹资困难。

SEE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项目经理 郑晓雯

在扫描社会组织开展的气候项目之外,《报告》还分析了公益支持方在该领域的资助情况和策略,发现国内基金会、国际组织、企业等是中国气候公益行动中重要的支持方,减缓方向尤其是生态系统碳汇项目的资助规模较大。在中国宣布“双碳”目标后,虽然气候领域的公益资助有所扩大,但相对于社会组织的需求,支持方在这一领域提供的支持仍不够广泛和深入。

《报告》总结,社会组织在中国气候行动中可扮演倡导者、监督者或行动者、赋能者,以及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者等四种角色,建议支持方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,面向四种角色的社会组织采用差异化的支持策略,合理分配资源,并围绕其主要挑战定制能力建设计划。此外,气候领域的核心支持方应推动跨领域、跨议题的气候变化资助,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类、乡村振兴类、健康类、社区类资助,扩展气候资助的“大圈”。

《报告》执行方明善道的总裁赵坤宁说:“气候变化在国内已成为热门议题,但从《报告》来看,虽然本土社会组织已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气候实践,但公益领域对其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。这份《报告》的发布是一个开始,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促成更多合作,为行业带来积极的改变。”

主题研讨一:构建社会组织气候行动基础设施

主题研讨二:跨议题协作增加社会组织气候行动资源和关注度

发布会现场邀请公益组织代表和学者,一同交流如何围绕社会组织开展气候工作的需求,共建行业基础设施,并邀请来自乡村振兴、灾害应对、教育、社区发展等领域的公益组织代表,探讨合作的可能性,共同呼吁各领域社会组织开展跨议题的气候变化应对协作。

在会议最后的共创环节中,与会嘉宾一道展望培训赋能、行动网络、共建资金池(含资源)、国际交流四个方向中社会组织的关键行动,嘉宾及参会者积极参与发言、贡献想法,共创社会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新愿景。


责任编辑:卢编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中国教育资讯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